地震时,地面发生垂直和水平运动,可能造成建筑破坏和高空坠物。本地的中强震,从感受到垂直震动到水平摇动的时间只有几秒到几十秒,但会造成人们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慌。面对地震首要的是保持镇定。在实际应对当中,有震后立即疏散并脱险的案例,但更多人因为惊慌失措,造成大量伤亡。地震来临时,先避震,后疏散,是减少伤亡的重要手段。针对社区居住环境和不同年龄居民,避震和疏散具体要求如下:
一、避险科目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广播响起:“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同时避险警报信号(电铃、警报声、哨声等)长鸣60秒。
2、听到信号后,居民应第一时间避震。在户外的居民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快向指定应急避难场所或空旷平坦的地域集结,尽量远离各种地震高危场所和区域,一般与建(构)筑物距离的距离应大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在室内的居民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处理好易燃、易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品等,选择室内小开间、三角空间合理避险。
3、躲避可采用下列姿势:
3.1、蹲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额头枕在大腿上,双手保护头部;如在排椅、床旁可趴下,伏而待定;
3.2、如果有条件,还应该衣物、枕头等物品护住头部,用手帕、湿巾等物品捂住口鼻。
二、疏散科目
1、地震暂停后,广播响起:“现在紧急避险结束,居民立即疏散”,同时,疏散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长鸣,长鸣60秒,停30秒,反复两遍为一个周期。
2、向避险场所疏散要求:沉着冷静,有序撤离;应注意保护头部;在拥挤的人群中,注意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摔倒了,要立即停下脚步,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当自己摔倒时,应尽快爬起;当被踩踏时,要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疏散路线应避开吊塔、大树及广告牌;必须短暂经过危险区域时应使用衣物、枕头等物品保护头部;强震后会有大量烟尘,如果震后引发火灾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疏散时可以利用湿毛巾、衣物等掩住口鼻。
3、以下情况建议避开疏散高峰或采取就地避险:七层及以上居民,年龄较大居民,行动不便居民。
4、疏散到避险场所后,避免混乱。社区工作人员对居民进行情绪安抚,避免混乱,对受伤人员进行临时救治、心理疏导;检查社区各项设施、物资等。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并根据总指挥的指令采取下一步行动。
5、疏散过程中不可乘坐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