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
二维码

湖南省政府二维码

返回顶部

关闭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防震减灾专区 > 地震知识

新华网:中国地震局拓展气枪震源应用领域,积极实施“地下明灯计划”

发布时间:2017-08-30     稿件来源:中国地震局网站
新华网:中国地震局拓展气枪震源应用领域,积极实施“地下明灯计划”
 
 

  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汪亚)中国地震局2017年第二季度例行发布会今日在京举行,发布会介绍了探测地下构造的主动源技术系统及其应用项目背景与思路、项目创新点,重点介绍项目科技社会效益与评价等,深入阐述项目研究成果对于提升地下结构探测及介质变化监测能力,服务防震减灾及地球科学研究的作用。

  作为21世纪地震学重要课题之一,地震预测是一项全球性的科学难题。据介绍,利用主动震源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是认识地震环境和孕震过程的重要手段。

  针对爆破等常规人工震源环境破坏大、成本高、可重复性差的问题,科研团队开始了新型人工震源的探索,先后尝试了电火花、化学爆破、重载列车、电落锤、人工震源车等多种震源,发现在水中激发的气枪震源具有信号重复性高、绿色环保、低成本、安全高效等优点,是进行区域地下结构介质变化探测和监测的理想震源。

  为实现对地下介质变化的主动监测,将气枪震源进一步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地震监测工作,相对地震台站都是被动接收地震信号,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可主动发出地震信号的地震信号发射台的概念,2011年在云南宾川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陆地固定式气枪地震信号发射台,成功将大容量气枪阵列作为陆地结构探测的震源,并进一步发展了相应的技术装备。后又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建成了新疆呼图壁和甘肃祁连山两个地震信号发射台。

  目前,气枪震源激发信号的探测距离可达1300km,可探测发射点附近面积达600万km2、深达60km的地下结构。研究团队还开发了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等不同水域的移动式气枪震源系统,被应用于台海地区及长江流域结构探测中。在长江流域开展的流动气枪震源实验,使得移动气枪震源在内陆河流进行上百千米尺度的结构探测中应用成为可能。

  对于今后的工作重点,中国地震局表示,将拓展气枪震源应用领域及实施“地下明灯计划”。具体而言,将发展小规模流动人工震源,对地表以下数百米范围内精细结构成像,服务城市地下空间精细探测需求;探索利用流动气枪震源在小尺度的地下结构的高精度成像,实现矿脉的追踪定位;利用各种人工震源研究区域性(百千米)地球动力学问题。

  为更好实施“地下明灯计划”,中国地震局建议全国建立10个固定地震发射台,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城市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断裂调查、城市地下三维地质图编制、矿山中矿脉追踪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